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及其熟練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自我知識更新能力、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快速適應社會能力,掌握一定的氣象基礎知識,培養各類電子工程設計、生產的高等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能從事電子設備、氣象電子儀器與裝備、電子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和應用開發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信號檢測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進行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包括生產實習、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工程訓練、畢業實習和每門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實驗)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和氣象背景,具備設計、開發、應用、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并具有較強的自我知識更新能力、創新能力和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主干學科: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高頻電路、信號與系統、C語言、微機原理與應用、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自動控制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嵌入式系統及應用、電子測量技術基礎、電磁兼容等相關課程。氣象特色課程有:大氣科學概論、現代防雷技術基礎、公共氣象服務導論、氣象儀器、大氣探測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計算機上機訓練、課程設計、生產實習、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與綜合電子系統設計訓練、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不少于30周。
主要專業實踐:電子線路實驗、電子系統仿真實驗、電子工藝實驗、綜合電子系統設計與制作、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電信號與非電信號的檢測及其處理實驗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可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工程等學科方向的碩士、博士學位。
就業方向:主要在科研院所、部隊、教育單位、行政機關、金融機構、各類公司和各類事業單位從事電子信息、電子設備、電子系統、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的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安裝、生產和行政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