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概況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由長江大學舉辦的一所從事普通本、專科層次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招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計劃,面向全國招生。
主管部門為湖北省教育廳。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學院校園環境優美,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式學校。
仿古堡式建筑的教學主樓,可同時容納1300多人的計算機機房,藏書眾多的圖書館,干凈整潔的綜合餐廳,設計規范的體育場以及充滿人性化設計的學生公寓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教學資源豐富
學院現有各類實驗室85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73個。
并同時與長江大學共享硬件設施、師資及其他教學資源。為辦學提供了理想園地,是莘莘學子讀書、治學的理想之所。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8411人,設有石油資源系、機械系、化學工程系、城市建設系、信息系、管理系、外語系、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實驗實訓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石油新技術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單位。
學院面向市場,現開設21個本科專業,11個專科專業,學院還將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
學院所設專業都是長江大學的優勢特色學科,均可招收碩士生,主干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學院有各類教師600多人,專任教師433人,其中高級職稱115人,占教師人數36%。
在學院授課的教授85人,博士3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任課教師比例達61%以上。
還有來自美、英等國家的專職外籍教師。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培養方向
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一切為了學生”為辦學理念,以服務社會為宗旨,把特色辦學貫穿學院發展始終。
按“適應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特點”的規律辦學,培養適應能力強、創新精神強、創業技能強的特色實用人才。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特色辦學 成效卓著
學院經過幾年穩步發展,在教學科研、學生培養、社會服務及專業競賽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辦學過程中,中央、省級、市級社會等六十多家新聞媒體對我院辦學進行了報道,發表新聞作品1200余篇。
通過國家“十一五”規劃課題《獨立學院辦學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5年研究,公開出版了《獨立學院特色辦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系列叢書(共6本)。
遵循“兩個適應”的辦學規律,在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學科建設等方面形成辦學特色,為學院今后的發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1、形成特色人才培養方案。
全面實施“人才培養方案的兩個適應、兩個壓縮、兩個加強”,即教學必須適應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特點;壓縮總教學學時量、壓縮理論教學學時量;加強實踐技能培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把培養高級實用型人才落實到方案及培養過程之中。
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實驗室,編寫特色教材;
建立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基地。
2、形成石油主干專業特色優勢
繼承和發展舉辦高校長江大學的學科優勢,形成與本部的錯位培養。
加強學生適應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初步受到石油、石化企業認同。
工科類學生占總人數87.8%,其中石油類總人數32%。
3、立體化思想教育出成果
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以思想教育為龍頭,構建思想教育體系;以專業教育為主導,構建全員育人體系;以社會實踐為抓手,構建行為錘煉體系;以校園活動為載體,構建文化熏陶體系;以政工干部為主體,構建工作隊伍體系。
2009年4月,學院學生工作榮獲“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基層單位”榮譽稱號,2011年3月,學院黨務工作榮獲“湖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基層單位”榮譽稱號,2011年6月,學院黨委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全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學院黨委也被長江大學黨委評為“先進獨立學院黨委”。
近4年受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表彰6次;涌現出了張曉、周小宇見義勇為的模范大學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2011年湖北省創業青年榜樣”榮譽稱號的戴非凡同學。
4、專業教育成果顯著
近四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省部級獎勵35項。
學生參加湖北省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獲一等獎,中南地區結構設計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三等獎,第十二屆“CUBA”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湖北省預賽丙組冠軍,湖北省大學生冬季越野長跑男子團體冠軍、女子團體亞軍,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一、二、三等獎, “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湖北賽區)三等獎;2010年,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作品榮獲湖北省第四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二、三等獎,湖北省第三屆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二、三等獎,“TI杯”湖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三等獎,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一、二等獎,《東風風神杯》湖北省大學生營銷策劃挑戰賽二、三等獎,并獲“卓越貢獻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二等獎;“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省三等獎;第十三屆“CUBA”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湖北省預賽丙組亞軍;湖北省大學生冬季長跑比賽女子團體亞軍,男子團體第四名等一系列科教文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生活,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5、教學、科學研究成果顯著
學院先后成立了高教研究與評估所、石油新技術研究所及信息技術研究所等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市廳級科研項目4項,橫向課題49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市廳級科技進步獎14項。
完成國家級教學研究課題2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13項,市廳級教學研究課題13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17項;獲得省級教學研究成果獎2項,市廳級教學研究成果獎6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68篇。
獎助結合 激勵學子
學院建立了獎學金、助學金制度。為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為鼓勵學生刻苦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表彰獎勵學習成績優秀、綜合素質好的學生。
設有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獎助學金;設有大慶環亞獎、新華獎、方正科技獎、人壽赤子獎等企業獎助學金;設有三好學生標兵獎、三好學生獎、優秀學生干部獎以及優秀班集體獎等多項個人及團體獎項,最高額度可達8000元/年。
對于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在其他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的學生,設有專項獎勵。
學院對家庭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
2011年4月,學院被湖北省教育廳、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評為"湖北省生源地貸款工作先進單位"。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學生就業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學院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有用人機制。
成立了專門的服務機構——合作教育與就業指導部,瞄準全國各大油田、大中型企業,落實畢業學生就業。
學院于2006年成立了由100多家企業參加的校企合作委員會,歷經五年的發展,不僅與石油企業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系,還分別與“長三角”、“珠三角”、華中地區近400家企業建立聯系,與260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與58家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能充分滿足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正常開展和就業需求。
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部分專業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行校合作聯合培養人才對接模式。
目前,學院已與中曼、江漢鉆井、美的、恒隆、名幸電子等8家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班。
近4年以來,學生協議就業率平均90%以上,2011年全省排名第6名。
《湖北教育簡報》以“貼近社會需求、培養特色實用人才”為題,專版報到了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思維、新舉措。
學習深造 對外交流
學院學生考研錄取人數占本科畢業生人數,2011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13.5%(全省第三),2012年22.3%。
學生在讀專科期間,可參加專升本自考助學班學習,也可在畢業前參加專升本入學考試,以提高其學歷層次。
學院面向世界,與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十幾所高校開展學術交流合作,建立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科研合作關系,可選派在校生出國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