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師范學院概況
寧夏師范學院坐落于寧夏南部六盤山下歷史名城——固原市,是寧夏唯一一所師范類本科院校,也是寧夏建立在南部山區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學校隸屬自治區人民政府管理,是自治區教育廳和固原市政府共建單位。
學校前身為1975年經自治區黨委批準建立的“六盤山大學”,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時任固原地委副書記胡啟立先生首任“六盤山大學”籌備小組組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六盤山大學”基礎上建立“寧夏固原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更名為“固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寧夏師范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
2012年11月首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2013年5月成為寧夏首所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學校。
學校先后2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被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稱號,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是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授予的首批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之一,是自治區級“文明單位”和“依法治理示范單位”。
建校近40年來,學校深深根植于“西海固”這片熱土,以服務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幾代寧師人恪盡職守,風雨兼程,誨人不倦,薪火相傳,始終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辦學傳統,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校訓,倡導“勤奮、求是、創新、奉獻”的校風,“敬業愛生、博學力行”的教風和“勤學善思、知行合一”的學風,為寧夏及周邊地區累計培養各類人才26898人,其中中小學師資18538人,被胡啟立先生譽為“六盤山下人才基地,寧南山區教師搖籃。”
寧夏師范學院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881355.3平方米,總校舍建筑面積170718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6.4億元。
教職工522人,其中專任教師377人,教授、副教授15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1.91%,有博士13人,碩士258人,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1.88%。
有首屆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工程3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6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1人,2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獲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4人被評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人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教師”,5人獲自治區“9·10”獎章,1人被評為“六盤英才”,4人獲聘專業技術二級崗位。
學校面向全國22個省區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6030人,其中專業碩士研究生45人,本科生5865人,少數民族預科學生120人,另有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學生3310人。
學校設有12個教學單位和網絡管理中心、教師教育實訓中心等直屬單位。
擁有教育碩士語文、數學、英語等7個學科方向研究生培養點和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8個學科門類的26個本科專業。
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學科6個,校級工程(研究)中心6個。
2006年以來,獲立自治區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143項,獲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等科研項目235項,發表學術論文2982篇,出版專著(教材)82部。
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52.9萬冊,電子圖書50萬種,現刊1039種。
《寧夏師范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是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寧夏師范學院對外合作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寧夏大學實現聯合辦學,先后同曲阜師范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北師范大學、青海大學和斯里蘭卡東南大學、印度沙迪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同湖北大學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
成立了國內首家“中國外語教學行動研究實驗中心”,開辟了我國外語教學行動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
今后一個時期,學校將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名校、文化榮校”戰略,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立足寧夏、面向西部、輻射周邊,服務基層、服務基礎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努力把學校建成師范性、地方性、民族性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西部地區知名的教學型師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