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簡介
興安蒼蒼,松花茫茫;三校合脈,屹立龍江。
坐落在北國冰城哈爾濱的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是一所國家公辦的全日制省屬少數民族高等院校,由原黑龍江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黑龍江省民族干部學院)、哈爾濱朝鮮族師范學校(黑龍江省朝鮮族教師進修學院)、齊齊哈爾民族師范學校合并組建而成。
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張學良創辦的東北蒙旗私立師范學校。
學院自創建以來,始終秉承培育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高技能人才、傳承創新北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宗旨,培養了大批優秀少數民族人才,為我省實施高教強省、興邊富民和建設邊疆文化大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十二五”以后,學院憑借著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強勁東風,揚帆起航,破冰前行,走出了一條擴容與提質并重的快速發展之路。
堅持高位發展,突顯品牌效應,著力發展人無我有的民族師范、民族藝術、民族體育等特色專業,使學院成為培養民族人才、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基地;學院改革辦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著力發展人有我優的畜牧獸醫、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等實用專業,使學院成為培養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的各類實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搖籃;同時,學院作為黑龍江省高教強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之一,躋身振興東北老工業地緊缺人才的高校行列,步入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流行列。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辦學特色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堅持以民族為根本,以特色求發展,不斷解放思想,注重歷史傳承,把凝練辦學精神、明確發展定位作為學院崛起的首要文化準備。
學院提出了“打民族旗,走特色路”的系統辦學理念,即以“發展民族教育、振興民族經濟、傳承民族文化”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為創校使命;以“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規律、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規律、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為辦學準則;以“服務少數民族、服務民族地區、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辦學宗旨;形成了以高等師范教育為立校之本,以高等職業教育為強校之路,以農科和食品學科為優勢,以民族師范教育和民族預科教育為特色,將學院建設成為在東北亞地區有一定影響,國內知名,具有鮮明北方民族特色的多科性、服務型和開放式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
此外,學院在幾十年來艱苦奮斗的歷程中,孕育出了“兼愛并育,行健自強”的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精神。
確立了“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的育人理念;“動腦動手,盡力盡心”的學生成長理念;“當好公仆,做好公民”的做人理念和“造峰填谷,守正出新”的階段性發展理念。
這些精神理念與邊疆少數民族不屈不饒的奮斗精神和開拓精神一脈相承,是光榮辦學傳統與現代大學理念的完美融合。
學院教學設施齊全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地理位置優越,教學設施齊備,教學條件優良。
學院位于有著“東北亞工業重鎮、創意名都、文化新城、京俄通衢、森林家園和愉悅樂園”之稱的哈南工業新城職業教育園區,毗鄰全國知名的航空、航天、汽車、發動機制造龍頭企業哈飛集團、東安集團、哈輕集團等,正在建設的國家級云計算數據基地和國家云計算產業示范基地――哈爾濱國際數據城與學院僅咫尺相隔。
學院是入駐哈南新城職教園區的首家高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圃盒R矊⑾嗬^入區辦學。
學院占地面積30.3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0.44萬平方米。
學院建有各類實驗室38個,計算機室7個,語音室5個,多媒體教室20個,擁有全國高校中最大的食品實訓中心、診療水平居全省領先地位的省內最大的寵物醫療教學實訓基地、省內最大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館、省內最大的少數民族圖書館和哈南地區最大的萬人體育場。
國家級研究機構――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駐學院,與學院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黑龍江省民族中小學校雙語培訓中心、黑龍江省寵物職業技能考評中心、黑龍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落戶學院。
此外,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黑龍江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與創新基地和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傳承與創新基地即將落戶學院。
學院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民委、教育部和黑龍江省政府共建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向國家民委申請在學院設立“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藝術體育傳承與創新基地”,向教育部申請在學院設立“全國高校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和國家級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雄厚的師資力量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科門類齊全。現有教職員工311人,專任教師137人,其中副高職以上教師71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37人。
學院現設置37個專業(專業方向),其中,食品機械與管理專業、乳品工藝專業、食品分析與檢驗三個專業是與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面向全國乳品生產企業實施“訂單”式“校研企”“1+1+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龍丹、飛鶴、完達山、伊利、蒙牛等省內外50余家知名乳品企業工作。酒類專業與茅臺、五糧液等名企簽訂了人才培養訂單。
會計專業與會計中介合作,面向省內外企業實施“訂單”式“校介企”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各個企事業財會部門工作。
“訂單式”人才培養
新媒體與公關事務專業與光明網合作,面向傳媒企業、數字媒體等企業實施“訂單”式“校媒企”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各個傳媒企業擔任咨詢監控、策劃、采訪等工作。
市場營銷專業(現代物流管理與營銷方向)與省物流商會及大型物流企業合作,建立“校商企”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現代物流管理和營銷人才。朝鮮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蒙古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培養少數民族基礎教育師資的專業,2012年學院的乳品工藝專業和生物制藥技術專業成為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乳品工藝、生物制藥技術、食品分析與檢驗、藥物制劑技術、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會計等六個專業成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13年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樺樹皮制作工藝、魚皮畫)入選教育部、文化部和國家民委公布的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行列;動物醫學專業被省教育廳確定實施“黑龍江省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該專業學科帶頭人被省教育廳評選為“黑龍江省第七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教育質量優異,教學成果斐然。
201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 298人,生源遍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內蒙古等十多個省區。
建校以來已為龍江和國家培養了5萬余名優秀畢業生,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作為省內唯一的民族院校,一直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
《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辦好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充分發揮其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作用” ,“辦好民族預科教育,依托民族高校建立省民族預科教育基地,逐步將招生范圍擴大到省內所有少數民族”。
2012年1月9日,在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黑龍江省委書記、時任省長王憲魁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省民族職業學院新址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民族職業教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并在2012年2月7日致信全院師生,再一次贊揚了學院的精神和發展建設成績,并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學院發展建設的支持。
2013年1月26日,在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黑龍江省委書記、時任省長王憲魁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指出:“發展民族職業教育,辦好民族職業學院。”目前,學院已經與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哈爾濱市平房區開展了校區共建工作,雙方在人才的培養培訓、少數民族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少數民族文體活動進社區等多個項目和領域開展合作,實現了雙方的優勢互補、工作互動,學院也為哈南工業新城添增了無法替代的人文因素和民族特色。
學院辦學成果
學院自成立以來,先后多次榮獲黑龍江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黑龍江省省直機關“先進黨組織”、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工作先進集體”、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先進班集體”、黑龍江省民族工作“先進集體”、民族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哈爾濱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特殊貢獻單位”、黑龍江省第八屆傳統體育運動會“優秀組織獎”等20余項榮譽獎項,學院的民族歌舞團也頻繁在哈爾濱之夏啤酒節、松花江濕地旅游文化節、五大連池火山圣水節、那達慕大會、省直機關文藝匯演以及黑龍江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中央電視臺中老年聯歡晚會上演出,深受社會的廣泛好評。
2011年學院代表參加了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2年學院參加全省高校校歌大賽,獲得了優秀組織獎和二等獎,總成績名列二等獎的第一位和高職院校的第一名;同時,學院代表黑龍江參加了在天津舉辦的2012年全國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教學成果展演,榮獲銅獎。
2013年學院參加黑龍江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一舉囊括13項大獎,向社會各界和海內外電視觀眾展示了黑龍江十個世居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超凡魅力,學院因此被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財政廳納入高雅藝術進校園的藝術團體行列。
2013年12月,學院成功承辦了全國民族技藝傳承創新與職業教育產業對話會,得到了國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的肯定,國家民委已經初步同意依托學院建立全國民族高等職業教育的學術協作組織,在學院建立全國民族技藝產教結合示范基地,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初步同意與學院合作共建民族職業教育發展科研基地。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是一所在高校百舸爭流中勇爭潮頭的學校;是一所以培養高素質、個性化人才為己任的學校;是一所文化魅力獨特的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公民的搖籃,是所有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人的精神家園。
學生們如果想要知道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好不好?2023年有單招嗎?那邦博爾小編是可以為同學們所進行查詢的,因此關于黑龍江民族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