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能讀旅游專業的中職學校有:彭州職業中學、張瀾職業技術學校、閬中機電職業學校、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綿陽廣播電視大學等中職學校。
一、四川能讀旅游專業的中職學校名單匯總
序號 | 中職學校名稱 |
1 | 彭州職業中學 |
2 | 張瀾職業技術學校 |
3 | 閬中機電職業學校 |
4 | 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 |
5 |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 |
二、四川能讀旅游專業的部分中職學校簡介
1、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
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辦學理念
學校以“面向一切學生,爭創人民滿意學校”為宗旨,確定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堅持了“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的辦學方針,發揚了“艱苦奮斗,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創業精神。闖出了一條“產教結合,實業興校,普職并舉,比翼齊飛”的山區教育發展之路。
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教研顯著。大學本科學歷的占80%以上,中、高級職稱的占71%, 國家級優秀骨干教師2 人,省級優秀骨干教師6人,市級優秀骨干教師16人,
另有一大批在巴中市乃至全省有影響的學科和專業技術帶頭人。2003年,普高高考中,至中學生考中全縣語文學科狀元,升學率68%;2005年,重本2人,升學率57%,基本形成了“普職共融,比翼齊飛”的良好局面。
學校先后有馬興志、郭杰、張國橋、徐毅、何光宗、李家斌、趙志鴻等58名同志的137篇教研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獲“國家級論文獎”15人次,“省級論文獎”34人次,“市級論文獎”47人次,其中馬興志同志的論文《試論新形式下農村學校的管理》榮獲國家級一等獎,《以人為本,管理強勢;產教結合,實業興校》被《四川省省委、政府內參》轉載。
通江縣至誠職業中學教學設施
學校有a、b、c三幢教學樓,可容納學生5000人,建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2個、語音室1個,遠程教育多功能室1個,微機室3個(共200臺計算機),多種模擬實驗模型120多套,設備總價值530多萬元。
學校先后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日產120多立方的飲水工程,徹底解決了全校師生飲水難的問題;投資110 余萬元修建了女生公寓;2006年引資400多萬元修建了男生公寓和膳食中心;投資60多萬元,修建了圍墻并聘請了專職保安,安裝了監控系統,真正實現了封閉式管理,
2、綿陽廣播電視大學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介紹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本部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城區一環路內,長虹大道南段71號。西臨干道和幽幽南山,東傍碧綠靜謐的安昌江。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在行政上由綿陽市人民政府管轄、直屬教育局領導,業務上接受中央電大和四川電大的指導。擁有2套衛星地面接收站和新建成的千兆以上校園網,視聽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功能會議廳等電教、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圖書室、標準學生宿舍、食堂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生活設施。
學校在綿陽市轄區范圍內還建有兩個分校(三臺分校、江油分校),二個工作站(鹽亭工作站、長虹工作站)及11個教學班點,學員遍布全市各縣(市、區)。學校現有350多專兼職教師人,其中高級職稱50多人,中級職稱210多人。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專業設置
學校開設有本科層次的漢語言文學、金融、法學、工商管理、英語、計算機應用、會計學以及教育管理等專業;大專層次的計算機應用、法學、會計學、小教、教管、英語、旅游與飯店管理、高級護理、金融、藥學、審計等專業,中專層次的電子技術、機械制造、計算機、服裝設計與制作、旅游等專業,綿陽電大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選課自主自由。
學校實行學分學年制相結合的辦法,各層次專業的課程學分8年內有效,課程考試不及格者允許多次參加補考直至合格,允許因故中斷學業并續學獲取原專業畢業證書;在許可范圍內,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年級選修課程,考試合格則學分有效,并計入畢業總學分。
學校還與世界名校--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清華大學遠程教育綿陽教學站”,從2002年起開始招收專升本和研究生進修班學員。
綿陽電大辦學20年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招生管理、學籍管理、教學管理、考試管理、站點管理、教師管理等都已制度化和部分現代化,有一套嚴格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發展歷程
學校已參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試點工作,正在逐步建立一個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開發教學資源和完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為重點,充分發揮各種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實現由封閉教育向開放教育、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由班級管理向課程管理轉變的教育教學的新模式。
學生不僅可以在多種媒體中視聽到國內一流教師授課,還可以與之進行實時和非實時交流,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科資源庫、案例庫、參考資料庫、名師主頁庫、自測練習庫等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充分享受到現代遠程教育的優越性、先進性。
2002年7月11日,黃學玖市長在《堅持多元辦學方向,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加速構建支撐綿陽科技城的高等教育體系》一文中對綿陽電大在綿陽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有一個精確定位:“綿陽廣播電視大學要充分利用自身網絡優勢,有機整合各種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構筑開放的自主學習中心、功能強大的教學支持服務中心、職業技術繼續教育中心和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中心,盡快形成覆蓋全市各縣(市、區)的新一代綿陽電大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體系,更好地為地方培養多專業、多層次的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