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母擔憂”,當我們孤身在外求學的時候,最擔心我們的那個人是媽媽,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有母親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所以一旦我們住校了,母親們總是擔心孩子這里吃不好,那里睡不好的,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昭通農業學校的食宿情況吧。
昭通農業學校宿舍條件
學校宿舍條件還還不錯,戶型方正,不潮濕,8人間,上下床,室內有衛生間,洗漱間,陽臺和柜子等基礎生活設施,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相信新生一定能很快適應學校的住校生活。
昭通農業學校校園環境
云南昭通農業學校創建于1975年,其前身為1975年8月經當時的云南省農林局革命委員會和昭通地區革命委員會批準成立的云南省昭通地區農業大學,校址在當時的昭通縣永豐公社綠蔭塘。當年秋季招收"社來社去"學生202人,1979年畢業后經省農業廳批準作中專畢業生分配到全區農業、水利、農機等部門工作。1976年經當時的昭通地革委會批準,昭通農業大學由綠蔭塘遷至北閘鄉箐門317地質隊生活區,利用原來的房屋土地,并由地區財政、省農業廳投資新修教學樓、實驗樓、簡易餐廳、干部培訓部。從1978年起,學校實行統一考試、統一招生、統一錄取、統一分配。1980年經當時的地區革命委員會決定,昭通地區農業大學更名為"云南省昭通農業學校"。1989年6月16日,昭通行署決定:昭通農業學校、昭通華僑職業學校、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昭通分校三校合并辦學,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統一領導、各司其職"。 學校設校長一人,副校長三人,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辦公室、教務科、行政科、廣電科、培訓科、政教科、保衛科、團委等8個行政科室及農學學科、林學學科、牧醫學科、文科學科、理科學科等5個教學研究學科。合并辦學后,學校本部遷至朝陽區南大街178號(占地36.5畝),原北閘鄉箐門校址作為學生實習基地(占地145.5畝)。1999年,隨著國家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學校招收的學生,畢業后不再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同時學校負責推薦就業。折疊編輯本段師資隊伍學?,F有教職工115人,其中高級講師25人、講師43人、助理講師30人、職員3人、工人14人。有在校生1000余人。在開設農學、畜牧獸醫、林學3 個專業的基礎上,隨著昭通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三農"服務的需求,學校對專業結構適時進行調整,增設了水土保持、果樹、經濟林木、蠶桑、衛生檢疫、農業經濟管理、園藝、電子技術應用、旅游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農產品加工、農業推廣、獸醫、水利、氣象、植物保護、村鎮建設、農業機械、環境生態、煙草等19個專業,共培養農、林、牧等中等專業技術人才5100余人,培訓鄉鎮領導干部288人,培養函授大專畢業生400多人,他們工作于市屬各行各業并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干,其中30余人擔任了副處級以上領導職務,500余人擔任了科(局)級領導職務,他們為昭通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此外,學校還開辦了基層團干部、農村星火帶頭人、高寒山區少數民族獸醫、農民科技、縫紉、林業等各種短訓班10余期。
我們常常說,老母親總是有操不完的心,這就是血脈相連的原因吧,同學們,你們這個年齡說小也不小了,說大似乎又未成年,可是住校的生活可以使我們慢慢變的獨立,讓我們慢慢成長為一個懂事的少年,希望你們在學校的時候能夠自律,不要讓父母擔心。